□ 汪軒
早聞平利正陽鎮(zhèn)有位百歲抗戰(zhàn)老兵,我卻一直未去拜訪過。
老兵叫曾思友,百歲高齡的他身子尚還健朗。關于他的故事,我從新聞報紙上看過不少,朋友同事口中也有所耳聞,崇敬和好奇心一直鼓動著我,得空一定要親自去老人家中拜訪,聽老人講講那些炮火里的激情歲月,看一看那些帶著歷史斑駁印記的榮譽勛章,但思慮良久,我遲遲未動身,一則擔心老人年事已高,頻繁的叨擾會影響老人休息;二則初來乍到,還未做足充分準備的我,對于是否能和老人順利交流還是有所擔心。好在正陽鎮(zhèn)在2016年時,就以曾思友故居為依托,建立了一個紅色教育基地,這為我的“尋找老兵之旅”帶來了良好的契機。
曾思友紅色教育基地坐落在正陽鎮(zhèn)龍洞河村。從正陽集鎮(zhèn)驅車前往,十幾分鐘便可到達。汽車拐過彎彎繞繞的山路,遠遠望見前方面一堵高壘的石坎,坎下下兩抹鮮艷的旗紅。這高坎似堡壘、似城墻,算不上恢宏,也不怎么華麗,灰白的色彩基調在青山碧水的掩映下,倒顯得樸素莊重,像一位挺直腰桿的矍鑠老者,與我想象的老兵的形象不謀而合。讓我不禁感嘆,這里的一磚一瓦,原來都充滿著深意。
基地不大,一進院子,門口高懸的“抗戰(zhàn)英雄”牌匾便引起了我的注意。門口還掛著一幅“弘揚抗戰(zhàn)精神,圓夢中華復興”的對聯(lián),這是對老人畢生功績最高的褒獎。我探頭望了望,看見老人此刻正在爐火邊打盹,便趕忙輕聲離開,在基地附近轉了轉。不時,老人出來了,連忙邀請我們進屋。如照片上看到的一樣,老人家精神奕奕,走起路來,步伐穩(wěn)健有力。正陽的四月陰雨連綿,春寒料峭。老人裹著厚厚的棉大衣,大衣的里面,是一身洗得灰白的軍裝。一身戎裝衛(wèi)山河,滿腔愛國守一生。褪色的粗布軍裝,在戰(zhàn)爭時期為戰(zhàn)士遮風擋雨,在和平年代則帶給我們更多思考和感動。
隨著老人前往展柜,兩個小小的柜子里,放滿了紀念品,有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紀念章;黨委政府、社會團體贈送的紀念物;還有他抗戰(zhàn)之時使用過的水壺……“當年少,今老翁。彈痕在,傷斑痛。歷風雨,經(jīng)雷霆,歲月冷,脊梁正。”幾句詩文,飽含著崇高的敬意,卻書不盡老人一生的經(jīng)歷和苦難。
曾思友老人顛沛半世,戎馬一生。1937年,當抗日戰(zhàn)火席卷中國,年僅17歲的曾思友主動報名參軍,開啟了他艱辛又偉大的抗戰(zhàn)征程。“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當熱血沸騰青年放下鋤頭扛起槍支,心中滿是“勢與日寇血拼到底”的方剛血氣。戰(zhàn)場上的日子讓曾思友一生難忘,每每提起,老人的雙眼都會泛起淚光。在黃河保衛(wèi)戰(zhàn)中,曾思友所在的野戰(zhàn)軍539團奉命駐扎在黃河岸南邊防守,在遭遇日軍偷襲的危機之下,正在值班的曾思友利用智慧和勇氣救起100多名戰(zhàn)友,在槍林彈雨中并肩沖出戰(zhàn)壕,同日軍展開激烈的廝殺,最終將日軍部隊全部殲滅;1942年,為遏制日軍南下,曾思友隨團進駐河南滎陽,全面發(fā)動霸王城收復戰(zhàn),經(jīng)過全團的浴血奮戰(zhàn),成功抵御日寇取得勝利;1937年,為保衛(wèi)河南禹州偏頭山,曾思友同戰(zhàn)友沖鋒陷陣,奮勇殺敵。戰(zhàn)爭持續(xù)了三天三夜,在紛飛的炮火中,曾思友與戰(zhàn)友都遭受了重傷,但他們用汗水和鮮血捍衛(wèi)了領土,保住了家園,迎來了偏頭山之戰(zhàn)勝利的捷報……歷史的硝煙已經(jīng)彌散,但戰(zhàn)爭的創(chuàng)痕依舊刻在曾思友的內心里、身體上。臨走時,老人對我說安穩(wěn)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愛和平,我跟著老人的步子緩慢而行,關于老人的故事、老人的叮囑,我銘記在心。
走出基地,天色漸晚,雨后空氣微潤,山間芳菲已歇,目盡之處都是蒼翠的綠,襯得這片紅色的熱土越發(fā)奪目,我突然想到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參觀完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后,說過這樣一句話:“西柏坡我來過很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此時此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習總書記當時的革命文物情懷。這一個個小小的物件,是歷史的見證,是歲月的印記,亦是對我們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禮。
返程路上,曾思友老先生的形象又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之中,那是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淬煉后平靜祥和的面容,目光中依舊透著昔日的無畏英勇。還有把褪色卻整潔的軍裝、瘦弱卻堅挺的背脊,讓我不禁為之動容。在每周例行的黨史教育學習會上,那些句讀中的壯懷激烈和英雄本色,也曾讓這滾燙的革命熱情在心中回蕩,但此番的拜訪,讓我更地體會到,歷史的確是最生動的教科書,這種“沉浸式”的閱讀,讓書本上的內容更加鮮活起來,讓我在感受紅色力量的同時,也更加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2021年,曾思友先生與祖國一同迎來百歲華誕,回望老人的一生,從從戎報國到卸甲還鄉(xiāng),見證了紅色革命的社會變遷,正如祖國櫛風沐雨、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經(jīng)歷了百年的滄桑,最終迎來了盛世華章。胸懷千秋偉業(yè),恰是百年風華,在新的征途上,惟愿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百歲老人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