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5·12漢旺地震遺址”內(nèi),只有野草灌木在肆虐地生長,侵沒了人行道,鉆進了被遺棄的居民樓內(nèi)。其他,龜裂的建筑,寂靜的廢墟,散落在操場上的鉛筆盒……都沒有顯著變化。遺址門口的鐘樓上,鐘表的指針永遠停留在了兩點二十八分。
十年前5月12日的下午兩點二十八分,地震突襲綿竹市漢旺鎮(zhèn)時,出租司機李師傅正在和漢旺一山之隔、相距三十多公里的映秀鎮(zhèn)參加姐姐的生日宴會。當時,包括汶川、綿竹等地的大片地區(qū)遭受地震,震中位于汶川映秀附近,故被稱為“汶川大地震”。李師傅用了7天時間走出了遭受地震重創(chuàng)的映秀,回到了綿竹。整整一個星期與外界斷絕聯(lián)系,他特別擔心家中的妻子和兒子。
“我兒子地震那天在家里沙發(fā)上午睡,突然被掀翻到了地上。他嚇壞了,哭著跑出門去找媽媽。這是我愛人告訴我的,那時我被困在映秀呢。”在拉記者從漢旺地震遺址返回綿竹市區(qū)的途中,李師傅回憶起了當時的情景。當?shù)孛總成年人都有自己和地震的故事。
李師傅的兒子今年18歲了,在距離漢旺地震遺址大約半小時車程的南軒中學上高三。十年來,李師傅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別無奢求!八囊恍┬』锇樵诘卣鹬袥]了,震后一個多月內(nèi),孩子經(jīng)常半夜從噩夢中醒來哭泣。我們希望地震不要給他的一生造成心理影響!崩顜煾嫡f。
綿竹教育局局長彭波告訴記者,當年地震奪去了綿竹市970個孩子的生命,其中不少來自漢旺鎮(zhèn)。災難給幸存的大人、孩子都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如何撫慰孩子們?nèi)崛醯男撵`,讓孩子們堅強起來,成為當?shù)亟逃缯鸷竺媾R的一個重大課題。
現(xiàn)在走進綿竹,在地震遺址之外,到處是整齊的建筑,平整的馬路,很難看到地震的痕跡了,但人們心理上的震痕依然存在。
在南軒中學的操場上,記者問一個高二學生:“地震時你們在做什么?”他回答:“當時在午休,教室震塌了,一些同學被……”說到這里,他陷入了沉默。
這個高二學生正在參加一場盛大的學校體育活動——第十五屆全國學校體育聯(lián)盟(教學改革)綿竹實驗區(qū)現(xiàn)場展示活動。彭波對記者說,地震之后,他們一直在尋找優(yōu)質資源,力爭把最好的體育教育帶給學校的孩子們。
“我們綿竹是個縣級市,體育資源很少,能借助的東西很少。三年前我們接觸到了全國學校體育聯(lián)盟教學改革這個團隊。他們提倡的新式校園體育,無論是‘一校一品’‘課課練’還是‘全員運動會’,與我們的需求非常契合。”彭波說,“這些年來,我們教育局非常重視體育。體育的影響還要深遠一些!
“畢竟這是孩子終身發(fā)展的問題,不能讓地震的陰影影響我們下一代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迸聿ㄕf。
南軒中學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這座學!八查g化為廢墟”災后重建的過程。這是江蘇援建的一所學校,共投資1.7億元人民幣。震后十年,一些江蘇學校的校長來到這里觀摩學校體育展示活動。
一位來自蘇北的副校長看到一群被太陽曬得黝黑的學生進行壘球活動展示時,羨慕地說:“這里的學生真健康啊。綿竹教育局和校長老師們在體育方面下了苦功。不像我們的一些學校,升旗儀式從來不敢超過10分鐘!
場上打壘球的學生來自綿竹孝德學校。據(jù)全國學校體育聯(lián)盟(教學改革)的專家李曙剛介紹,這所學校加入聯(lián)盟的“一校一品”工程,軟式壘球是特色,幾乎所有學生都玩,一周上課三次。
第十五屆全國學校體育聯(lián)盟(教學改革)日前在綿竹三所學校舉行了展示活動;顒觾(nèi)容豐富,包括“堅強盾牌”“火線救護”“眾志飛渡”“翻山越嶺”等地震自救特色安全教育項目。校外站滿了家長觀看,有些看得淚眼汪汪。場內(nèi)的彭波也紅著眼圈,眼角濕潤。這個儒雅的四川漢子在地震中也失去了好幾位家人。對于地震、生命和教育,他感觸至深。
“來到綿竹,大家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教育是最符合教育規(guī)律而自然生長的。這里,最珍貴的是鮮活的生命,這里,最寶貴的是健康。”彭波說。
展示活動中最令人動容的是一群來自漢旺中學的女學生表演的名為“眾志成城”的圓木接力。三名初中女孩扛起4米長、80斤重的圓木,飛奔十多米,交到對面三位同學的肩上。學校體育老師告訴記者,這些孩子展示的是漢旺人生命的活力和不屈的意志。
如果沒有地震,這些孩子此時或許在漢旺地震遺址內(nèi)的學校上學。
在漢旺地震遺址內(nèi)的一個操場上,記者只看到瘋狂生長的植物,沒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時間在這里似乎陷入了停滯。這里凝固封存的是苦難的記憶和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
遺址之外,地震廢墟清除殆盡,在重建的美麗家園內(nèi),新一代孩子正在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