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硬仗。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學生運動會女子足球中學組半決賽中,已連勝4場的成都女足對戰(zhàn)海南女足,最終以0∶2的成績憾負,無緣冠亞軍爭奪賽。賽后的成都女足隊員孫琳嵐有些失落。對即將升入大學的她來說,這將是她最后一次以中學生身份參加的賽事。
自稱“胳膊長腿兒長”的孫琳嵐已經(jīng)當了7年的守門員。在她的右膝上有著深深淺淺的淤青,“這塊兒是和北京隊打時留下的,這塊兒是和湖南隊,這塊兒最初有碗口那么大……”孫琳嵐像是在介紹自己的勛章,“很疼,但喜歡足球啊!
這是學生們的專屬賽場。來自全國各省市區(qū)的近6000名學生在足球、游泳、田徑等10大項326小項中角逐,青春在他們躍動的身姿上飛揚、閃亮。這又何嘗不是在與青少年成長的時間賽跑,是對校園體育的一次考量?
校園里的足球“旋風”
提到校園體育,便繞不過校園足球——這如今已是校園“新寵”。
足球在校園里掀起的這陣旋風,曾讓四川大學附屬中學體育老師馮剛有些“眩暈”。他記得5年前,因為存在安全隱患,足球還曾上過學校的“黑名單”,“校區(qū)在城區(qū)且面積較小,很容易把足球一腳踢到馬路上或教室玻璃上,所以足球被禁止帶入校園”。
2006年前后,被青島市第二中學體育老師林平稱之為足球的“黑暗時期”, “那段時間國足丑聞不斷,調(diào)侃國足的段子也不斷,足球可以說是‘人人喊打’。所以,學生上足球課也是挺沒勁的。”那時足球給他的感覺是苦澀的。
而成都市第十八中學女足主教練孫健偉回想起29年前,剛到該校當體育老師時,學校唯一的一塊足球場甚至都是不完整的,場地中間被一間廠房占去了大半。“學校要組建足球隊很困難,只能從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普通學生中湊數(shù)!碑敃r學校只有孫健偉一名足球專業(yè)的體育老師,他不斷物色足球苗子進行培養(yǎng),孫琳嵐便是其中一個。
“由于足球隊經(jīng)費有限,好幾次去廣西冬訓時,都是坐著綠皮火車的硬座去,一坐一兩天,到站時腿都腫得有平常的兩倍粗,然后就要開始準備比賽……”那種坐硬座坐到“酸爽”的感覺讓孫琳嵐印象深刻。她記不清從何時起,去訓練、比賽的交通工具慢慢換成了硬臥、高鐵等,甚至還去國外交流比賽,“以前從來沒想過”。
其實自2009年校園足球第一個五年計劃啟動,校園足球便“風起云涌”,邁出了改革的一大步。2015年教育部等6部門又發(fā)布《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如今,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校園足球四級聯(lián)賽制度在逐步完善,建設兩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目標也已提前3年完成。
校園足球進入了“2.0時代”:足球課有了,足球比賽多了,足球“熱”了。
現(xiàn)在,孫琳嵐覺得學校里最美的景色就是足球場,“場上一半是男足,另一半是女足,跑啊,踢啊,圍觀的同學們也多了,他們在那兒喊啊,覺得很幸福!睂O琳嵐回味著那些場景,“有時恰好夕陽西下,足球場上美得像幅畫。”
校園足球踢出校園體育的“加速度”
校園足球踢出的不僅是足球,可以說,是踢出了校園體育的“加速度”。校園足球改革發(fā)展的有益經(jīng)驗和模式被推廣到校園籃球、排球、武術、田徑、游泳、體操、冰雪等項目上!靶@足球像是校園體育的一個引擎!绷制秸f。
重要的是,體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副科。
林平當了16年體育老師。他說,以往體育課常常被“水”掉:不是被語數(shù)外等科目所“征用”,就是成為學生補作業(yè)的自習課,再或是學生“放飛自我”的自由玩耍時間。
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智育搶占了體育的份額,隨之而來的便是學生體質危機的爆發(fā)。從1985年開始進行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diào)研顯示,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持續(xù)下滑。2015年11月底公布的《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diào)研結果》顯示,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有所改善,但近視率、肥胖率依然居高不下。
“這不單是個人的身體健康與否的問題,學生體質健康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甚至會影響到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睂O健偉表示,“而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發(fā)育是有敏感期的,在某一個年齡階段發(fā)展某些身體素質特別有效,如果錯過這個年齡階段,即使加倍付出努力,也無法獲得理想的鍛煉效果!
校園體育的發(fā)展也算是一次與學生成長速度之間的較量。
用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的話來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門用“五抓”的方式推進校園體育工作:抓基礎,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抓保障,強化學校體育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抓監(jiān)測,強化對學生體質發(fā)展趨勢的把握;抓督導,強化學校體育工作主體責任;抓落實,強化校園足球的引領作用。
教育部門試圖從制度建設上保證校園體育的重要地位。比如,教育部每年隨機抽取一定比例學校進行復核,準確把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發(fā)展變化趨勢。此外,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地方政府教育規(guī)劃,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納入政府考核評價體系、教育現(xiàn)代化評估指標體系。教育部每年編制和發(fā)布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對學校體育成績突出的地方、部門、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xù)3年下降的地區(qū)和學校,實行“一票否決”。
伴隨改革而來的,是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水平有所改善,部分指標出現(xiàn)明顯好轉。
《2016年全國中小學體育工作年度報告》顯示,全國中小學體育課平均開足率達95.39%,“每天鍛煉一小時”平均落實率達96.92%,全國校均體育專用器材經(jīng)費支出10.33萬元,校均體育工作經(jīng)費支出12.14萬元,執(zhí)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高校占94.07%。
讓學生主動“動起來”考驗還在繼續(xù)
“校園體育不是簡單的活動筋骨,而是要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痹诒本┦芯吧綄W校副校長兼體育教師劉洋看來,校園體育的目標便是“育人”。
隨著校園體育的推進,體育老師變得更為“緊俏”。
3年前,成都體育學院還曾上演了一場熱鬧的“搶人戰(zhàn)”!澳谴握衅笗,大概有四五十家學校圍在成都體育學院的操場上‘擺攤’,‘吆喝’著找工作的學生來自己的學校,可以說是在‘搶’體育老師,足球專業(yè)畢業(yè)生尤其吃香。”馮剛回憶,這樣的場景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以前我們一般都是在學校平臺上發(fā)布招聘信息,等著即將畢業(yè)的體校生投簡歷,自己找上門兒來!
讓馮剛擔憂的是,即便有了老師、場地等,讓學生主動“動起來”也難!爱吘箤W校體育課時間是固定的,你回到家后呢?放假后呢?學生還運動嗎?”
身為體育老師,盡管很明白體育運動的必要性及其對學習的促進作用,馮剛也只能看著自己的孩子暑假每天在補習班中奔波,或者被功課淹沒,“孩子班上有50人,人人都在補課,你不補不學就會被落下。”這也是他身為一位父親的無奈,也是很多學生、家長的顧慮。
在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看來,當下很多學生和家長,甚至學校對體育不重視的癥結在于校園體育的評價體系尚需完善。
這種現(xiàn)狀暫時還沒有辦法改變。成都市第十八中學副校長謝江林認為:“關鍵是要把學生的興趣和體育教學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驅動力,讓學生有獲得感!
在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黨委副書記趙江看來,當下學校體育的推進僅僅靠學校是不夠,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對學生進行引導。
如何把教體結合進一步推廣下去,讓學生主動走向操場,讓體育走進課堂,對教育來說,仍是一次不容放松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