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易彬彬 王隆
凌晨三點的夜里,秋意漸濃,萬籟俱靜,平利縣洛河鎮(zhèn)香香蒸面店里卻是一派忙碌的景象。青瓦房下的燈光里,老板何德軍、袁登香夫婦正在趕制當天的蒸面、糊豆。
今年44歲的何德軍是洛河鎮(zhèn)南坪街村人。早前,一家人住在山上,靠著何德軍外出打工謀生計,妻子一邊打理著幾畝魔芋地,一邊照顧患病的老父親和年幼的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丈夫常年在外,忙里忙外的袁登香患上了頸椎骨質增生,時不時就犯頭痛,“我和老何累點沒關系,不能苦了娃兒們。”
精準扶貧開始后,何德軍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他決定回家奔小康。他和妻子繼續(xù)種植魔芋,擴大了規(guī)模,掙到了產業(yè)獎補,加上鎮(zhèn)內打零工的收入,日子漸漸有了起色。鎮(zhèn)村還為他家落實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一家人挪出了窮山窩,住進了集鎮(zhèn)統(tǒng)建樓里寬敞明亮、干凈整潔的新房子。2019年底,何德軍家順利脫了貧。
搬進了新家,孩子上學方便了,袁登香病情也好轉了,可幾十里外的地也不方便耕種了。兩口子愁大于喜,著了急。彼時新冠病毒正肆虐,四處打聽工作機會的兩口子一無所獲。在疫情的沖擊下,一家餐飲店的老板欲將店鋪轉讓,得到消息的老何決定試一試。袁登香卻有些遲疑,萬一虧本呢?幫扶干部吳斌講解了貧困戶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一系列鼓勵政策,打消了他們的顧慮。夫妻二人將店鋪盤了過來,又到縣里去學蒸面手藝,學成后購買了機器。投資了3萬元并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后,“香香蒸面”在5月19日正式營業(yè)。
天氣轉熱,操作間里燒著煤爐,架著蒸籠,陣陣熱氣在電風扇的“催化”下變成熱流,常常把兩人“蒸”得汗如雨下。雖然十分辛苦,但他們卻沒有叫過苦、喊過累,兩人起早貪黑,現(xiàn)攪蒸面糊、玉米糊,制作面筋和飄香的辣油,收拾桌椅板凳,清洗餐具……從開始的生疏、勞累,到嫻熟、高效,夫妻檔配合得越來越默契。
“他家的蒸面份量足,味道棒!”“老板服務態(tài)度好,見誰都帶著笑。”靠著純正口味和真誠實在,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好,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一個夏天,兩口子掙了1萬余元,這讓老何喜出望外,“一天能掙五六百呢,受再多熱,吃再多苦都值。”
又見到老何時,他正笑著為客人裝面、打包,操作間里的袁登香打著面糊,盤著蒸籠,兩口子忙得不亦樂乎。“現(xiàn)在政策真是好,我要好好干!”老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