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吳明林)初秋時節(jié),丹桂飄香,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平利三陽鎮(zhèn)的田間地頭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手持鐮刀、推著打谷機和板桶的人們穿梭于稻田之間,來回吃著各家的“打谷酒”,將飽滿且飽含希望的谷粒從稻穗上帶回家中,用滿倉來犒勞這大半年來的辛勞。
“我今年種了4畝多田,谷種和有機肥料都是公司免費發(fā)的,中間我出點人工,現在板谷子用的脫谷機也是公司免費給我使用,目前已經收了近千斤了,預計全部收完,應該會超過3000斤,如果自己不想留,帶動公司會全部回購,能賣到10000元左右呢。”家住三陽鎮(zhèn)泗王廟村三組的貧困戶楊家華顧不得擦一把臉上的汗就高興地說道。
在三陽鎮(zhèn),因為水稻生長周期長,所以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都選擇外出務工了,發(fā)展該項產業(yè)的是年近花甲的老一輩人,像楊家華這樣能發(fā)展4畝以上的都是大戶了,全部由經營主體負責提供從籽種肥料、育苗管護到后期收割銷售的一條龍幫扶服務,確保種植戶“零風險”、穩(wěn)增收。“這幾年我們推出的富硒大米價錢不錯,收購農戶谷子是3元一斤,加工新米包裝后再通過多渠道賣給全國各地消費者。以前種得少,農戶都是自給自足,現在面積大了,加上保底價回購的政策,大家都紛紛轉變思想,留下自己吃的一部分,其他的全部變現成錢,陳米是越來越少了。”該村經營主體平利縣紅太陽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人許志恩滿懷信心地介紹著取得的成效。
據了解,近年來該鎮(zhèn)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不斷通過項目、資金和科技幫扶,為富硒水稻產業(yè)發(fā)展注入強大動力,目前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了500余畝,覆蓋三個村,畝均增收可達1500元。“好米不愁銷,新米未出陳米就空倉”,現在深山里的大米不僅走進了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還上了網,搭上了消費扶貧這輛新時代的列車,遠赴全國各地,成了助農增收、擺脫貧困、走向致富的支柱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