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義
楊啟明和李久艷是一對夫妻,也是嵐皋縣醫(yī)院的醫(yī)生和護士。
“除夕值班,年夜飯就是一桶泡面和一瓶礦泉水。”李久艷是嵐皋縣醫(yī)院內三科的一名普通護士,除夕被安排值班,“本打算初一回娘家,但疫情就是命令,我就申請到一線來了。”1月22日,嵐皋縣醫(yī)院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李久艷沒有絲毫猶豫,主動請纓到一線。
“非典那年我才上小學,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又來了,每天在網上看到確診和死亡人數(shù)不斷增加,心里還是有些害怕。”李久艷今年27歲,這是她從醫(yī)以來第一次接觸疫情事件。她表示,雖然害怕,但作為醫(yī)務人員,沖鋒在前是她的職責,此時更不能退縮。
李久艷的丈夫楊啟明是縣醫(yī)院內三科的醫(yī)生。年三十,他和母親、兒子匆匆吃了年夜飯,便回自己的房間收拾衣服,為第二天返崗做準備。睡前,他再三叮囑母親:“照顧孩子,就麻煩您了。疫情比較嚴重,這幾天千萬不要出門,你們要做好防護。”他笑著摸摸兒子的頭,“在家要乖乖聽奶奶的話喲。”
母親心里不是滋味,但理解兒子,叮囑他說:“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楊啟明便趕到單位。
被確定為定點醫(yī)院以來,嵐皋縣醫(yī)院承擔著預檢分診、發(fā)熱門診、隔離醫(yī)學觀察點、發(fā)熱患者轉運、疑似病例收治等工作任務。
經過培訓,李久艷被安排在預檢分診組,負責到院人員體溫測量、接觸史旅居史問診,預檢分診及登記,發(fā)放口罩、抽血留樣、CT檢查陪檢等工作。而楊啟明安排在隔離病區(qū),負責疑似病人的診斷和治療、隔離,疑難危重病人搶救工作。
發(fā)熱門診、預檢分診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名副其實的前沿陣地。在縣醫(yī)院門口“武漢及外地發(fā)熱患者預檢分診處”,李久艷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耐心認真地給每一位前來檢測的人員量體溫、詢問基本情況。為使防護服使用時間更長一些,這樣的“標配”裝備在身,李久艷一般都要堅守8小時左右,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有返鄉(xiāng)人員來院檢查,我第一個接觸,對這些人的身體狀況不了解,心里也是擔心的,但職責所在,必須做好!”李久艷每天檢查返鄉(xiāng)人員20人以上,她微笑著面對每一個人,認真量體溫、耐心詢問。
經過預檢分診組預檢、院內專家會診,存有高度懷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進入隔離病區(qū)。楊啟明每天都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面對面與病人溝通,了解身體情況,并及時問診治療。
“縣醫(yī)院暫時沒有新冠患者,但有經專家診斷的高度懷疑患者,需要隔離觀察,即便如此,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認真對待,確保病人早日出院回家與家人團聚。”楊啟明說。
民主鎮(zhèn)馬安村六組的金明松于1月17日從武漢返鄉(xiāng)后,積極配合檢查,經診斷,并沒有患新冠肺炎,因是返鄉(xiāng)人員,現(xiàn)在縣醫(yī)院接受隔離觀察。他說,楊醫(yī)生人很好,事無巨細,天天都會詢問自己的身體情況,按時測體溫,還會給病人講關于健康教育知識,有楊醫(yī)生在,自己一點都不害怕。
“妻子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我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們會抽時間微信視頻相互鼓勵,我們就是普通的醫(yī)護人員之一。我相信,我們能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楊啟明說。
楊啟明夫婦在疫情一線,一歲多的兒子只能托付給母親照顧。雖然李久艷可以回家休息,但每天超負荷的工作量,讓她下班回家就累倒在沙發(fā)上,但她最擔心的是身處隔離病區(qū)的丈夫。
“有時候跟丈夫視頻,兒子就一個勁兒地喊‘爸爸’‘爸爸’,喊著喊著就哭了,我聽著心里難受。但我深知,這種時候,病人應該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也會鼓勵丈夫。”李久艷聲音有點哽咽。
楊啟明的家離醫(yī)院只有兩三百米,但他不能回家。他想兒子,想母親,但職責使他更想讓這些病人早日回到家中與他們的家人團聚。
楊啟明常常在進入病房之前會給母親或者妻子發(fā)一個視頻,向家人報告自己的工作情況,也告知家人自己一切平安,并叮囑家人要做好防護措施。然后開始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