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5月8日文章,原題:陳詞濫調有礙西方與中國的關系 說到西方與中國的關系,我們就會講什么“修昔底德陷阱”、“黃金時代”和“一帶一路”。拜托,可否不要這樣?
在這個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攪亂事實真相的時代,為了維護國際關系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而在語言使用方面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賣弄學問的感覺。但事實并非如此:準確使用語言并準確把握語境是(發(fā)展與他國關系)非常重要(的前提)。谷歌搜索“修昔底德陷阱”,會出來7.3萬個結果,有關它的討論會也不勝枚舉。這個詞語的本意是一個新興大國(雅典或中國)與一個守成大國(斯巴達或美國)之間必然爆發(fā)沖突。但發(fā)明這個詞的哈佛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并非古典學者。他似乎不知道,許多學者認為該思想依據的那句話是后來加入的,修昔底德在剩下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中并未提及。相反,修昔底德明確表示,早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雅典就已崛起,并擁有最大的海軍,與斯巴達的爭斗也歷時近50年了。
語言用錯不是小事,原因有二。其一,它可能表明事件是預先注定或不可避免的!靶尬舻椎孪葳濉笔菍H關系的一種消極對待,它暗示美中之間沖突不可避免。它宣揚了對抗,排斥了合作。實際上,我們應接受中國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我們應尋求賦予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合理的并且與其地位相適應的話語權;其二,它阻礙我們看清中國的發(fā)展目標,導致我們不能制定明智的對策。
“一帶一路”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或許代表中國為擴大其全球影響的頂層設計。但是,所有國家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中國只是做得特別好而已。如果不能正確解讀中國的發(fā)展政策就是我們自己的錯誤。在我看來,“一帶一路”完全不是新版的“馬歇爾計劃”。
西方國家似乎對“一帶一路”的用詞準確性以及其現實影響頗有微詞。使用“一帶一路”這個縮略語或許顯得我們在支持其全部項目和程序。那么,我們不妨說“中國特色的全球化”或只是“中國全球化”,提醒我們注意追求自身的利益,找到與中國的平衡。
凡是與中國外交官或者商人談判過的人都知道,那些平淡無奇的措辭后來在涉及具體條款談判時往往具有比詞匯本身更有力的影響。
中國人力求準確使用語言。習近平喜歡引用孔子的論述!墩撜Z》里有一句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蔽覀兾鞣饺藢φZ言的選擇應該像孔子所說的那樣。(作者查爾斯·帕頓,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