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校長,為了照顧癱瘓的丈夫,毅然辭去了校長的職務(wù)。她是一名妻子,不離不棄照顧丈夫6年,卻從來沒有耽誤過學生一節(jié)課。她叫劉艷琳,湖南省瀏陽市太平橋鎮(zhèn)唐家園小學的一個老師,2000多個日子的陪伴,她說:他在家就在。
喂飯、翻身、伺候丈夫大小便、扶他起床活動一下,有時一晚上要幫丈夫換20條內(nèi)褲,這便是劉艷琳6年來每天的“必修課”。在別人的眼里,她的丈夫是不幸的,中風癱瘓在床,連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但她的丈夫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娶到了一位好妻子,每天無怨無悔地全身心照顧著他。劉艷琳用自己柔嫩的雙肩撐起了病床上丈夫的生命信念,她用最樸素的方式感染了大家,用真情大愛向她的學生們詮釋了真善美的內(nèi)涵。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把“不拋棄,不放棄”當做人生格言。記得在前幾年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中,主人公許三多正是憑借這句格言,從一個“孬兵”,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軍人。雖然“不拋棄,不放棄”說起來容易,但真正能做到這句話的人少之又少。
那么,面對一個需要貼身照顧的癱瘓病人,劉艷琳為何毅然辭掉校長這個“官職”?就因為兩個字:責任。 試想,在丈夫遭遇重大打擊之時如果劉艷琳沒有挺身而出勇挑重擔,而是“大難臨頭各自飛”,那么很可能留下一個萎靡不振的男人,以及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正是“責任”二字,讓她不離不棄。
愛情也好,婚姻也罷,不是只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式的美好,也應該有“天不老,情難絕”式的決心和擔當。他們夫婦的婚姻,就像一杯溫開水,雖沒有濃烈的味道,卻能在即將到來的嚴冬里溫暖和融化一切堅冰。
“善,德之建也”,劉艷琳的這些傳統(tǒng)美德都源自她心中的善良?梢哉f,善良是劉艷琳身上最閃亮的名片,也是她走過艱難歲月最堅強的信念。因為心中有善,她才會悉心照顧丈夫和家庭而無怨無悔,她才會心系學生,6年來從來沒有因為家庭遭遇而耽誤教學工作,且在學生們面前始終是微笑而自信的。
有人說,英雄必定是歷經(jīng)生死、轟轟烈烈的,有人說,英雄一定是高大威武、鐵骨錚錚的,其實,看似柔弱的劉艷琳,無疑就是丈夫、同事和學生眼里的英雄,她用堅持和堅守,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字。
這種堅持堅守和相濡以沫,在日漸浮躁的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份深深的感動和思考。不論時代怎樣變遷,對愛情和婚姻的忠貞,對家庭和工作的責任,是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最需要的“剛需”。瀏陽這位女教師身上迸發(fā)出來的閃光點,給我們這個社會再次注入了正能量的因子,為每個人提供了心靈的支撐和信念的深化,也為她的學生上了一堂現(xiàn)實而鮮活的“三觀”課,這份責任和擔當,必將被延續(xù)和傳承下去!(李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