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嬋
她是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從1998年執(zhí)教至今,已在一線堅守了26個春秋。在二十余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她像泉水一樣呵護、浸潤著學生,把勤奮和智慧融入那小小的三尺講臺,澆灌了一季又一季的“花朵”。她就是平利縣城關初級中學語文老師曹冬梅。
“我是個半道出家的語文老師。”曹冬梅經常以戲謔的口吻這樣評價自己。她中專美術專業(yè)畢業(yè),通過自學、函授學習取得大專美術教育、中文本科學歷。為夯實專業(yè)功底,她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墩Z文新課程標準》是案頭的常住戶,只為精準把握教學目標;泛讀教育理論著作,只為提高理論素養(yǎng);研讀名師課例,只為從名師的課堂里汲取營養(yǎng);閱讀文學作品,只為濡養(yǎng)精神、潤澤思想,提升文學修養(yǎng)。
除了讀書,在她眼里,時時都是學習之時,處處皆是學習之處。集體備課,在商討中促進專業(yè)成長;觀課議課,在他人的教學中反思、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實現專業(yè)發(fā)展;線上培訓,拓寬教育眼界,觸摸教育的前沿動向;送教送培,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
不管哪種活動形式,她認為都是學習的機會、成長的助力。只有不斷學習、積累,才能增厚教學底氣,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語文是一門活學科,千萬不能把它教‘死’了。”這是曹冬梅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為了不把語文課教“死”,從教多年來,她始終踐行著“三”個堅持。首先堅持“設計不厭百回改”。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她總是精雕細琢。最常見的是“裸”備課,不借助任何教輔,不查閱相關資料,用她自己的閱讀水平和教課經驗完成第一次備課。然后才是精打磨,參考各類教輔資料、觀看教學視頻、參照優(yōu)秀教學設計,萃取其中精華,修改、補充,使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到精巧細致。最后做到常交流,課前課后,曹冬梅時常和同事研討,集結大家智慧優(yōu)化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把每一課的教學設計做到精、細、新。
堅持“一課設計不二用”。一篇課文不管教了幾遍,對曹冬梅來說,都是“新”課。一個設計再好,用過就是“舊物”,可留用精華部分,但不可照搬。即做到:課文必重新研讀、環(huán)節(jié)要重新構思、板書得重新設想,以此敦促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精進不休。
除此之外,她還堅持依文定法。正如不同場合不同打扮,不同文體也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教法。在學生畏懼的文言文教學中,她以發(fā)現、分享特殊字詞句的方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探究;在古詩教學中,她又以尋“詩眼”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在議論文教學中,用師生合作完成思維導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毫不夸張地說,曹老師的每一堂語文課,都成為我們的‘獨家記憶’。”語文課代表劉悅然說。
從教26年以來,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的滿腔熱情,秉持“有教無類、以愛育愛”的教育理念,曹冬梅踏踏實實潛心育人,用愛心耕耘希望的沃野,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
在曹冬梅精心培育的“花園”里,不管是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還是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她既堅持鼓勵與壓力并重,又堅持勉勵與批評兼施,還堅持輔導與鞭策齊用,始終用心用情努力“澆灌”每一朵“花”,讓他們在自己的花期中絢爛“綻放”。正是她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和融洽的師生關系,讓教學成績穩(wěn)步提升,讓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師生相處是一門藝術,我會以愛為原動力,繼續(xù)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辛勤的汗水終于換來了一枚枚碩果。曹冬梅先后榮獲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能手”、安康市“學科帶頭人”、陜西省“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2020年,她成為安康市第四批名師培養(yǎng)對象;2023年,她成功獲得“第四批安康市基礎教育教學名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