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妙鴻
9月5日是“中華慈善日”,也是《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實施的第5天。當(dāng)天,市長趙俊民在本報刊發(fā)《慈善有道 大愛無疆》的署名文章,動員各級干部、人民團體、行業(yè)組織積極參與慈善中來。倡議發(fā)出后,我們欣喜地看到 “慈善一日捐”熱火朝天地活躍在各個群體間,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熟悉的方式,紛紛伸出溫暖的雙手,表達人間小家大愛。
每個人都伸出溫暖的雙手,這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華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燦爛文化中,“救”與“濟”是這根文脈的主線——儒家主張的“仁愛”,道家主張的“為善”,佛家主張的“慈悲”,墨家主張的“兼愛”,以及那些流芳百世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作行慈善,見者生欽羨”等等,無不滲透著仁者愛人、仁民愛物、醫(yī)者仁心、急公好義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時刻提醒著我們伸出雙手溫暖別人。
每個人都伸出溫暖的雙手,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每位公民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倡導(dǎo)“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友善”,就要求我們每位公民都要有一顆慈善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人人都有慈善之心,個個都有慈善義舉,才能體現(xiàn)出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慈善與我們小家來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句話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因果報應(yīng),而是要說,我們行了小善,內(nèi)心就溫暖,心靈就得到凈化,我們的幸福自然就比別人多。
每個人都伸出溫暖的雙手,這是我們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需要。安康是秦巴連片貧困山區(qū),貧困是這里的特征,那些仍在貧困線上奔跑的貧困家庭、那些身有殘疾的群眾、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兒等等,都需要每個人伸出溫暖的雙手,去拉一把,幫一把。雖然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有大小,能力有弱強,但這從來不是做慈善的障礙。1塊錢或許微不足道,但它所包含的善心卻與一張巨額支票的善心是平等的。當(dāng)我們都能伸出溫暖的雙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的小康道路一定會早日實現(xiàn)。
我們呼喚更多的人伸出溫暖的雙手,但絕不是呼喚每個人都要捐款。因為,捐錢只是慈善的手段之一,金錢從來就不是慈善的唯一衡量標準,只要我們從“心”出發(fā),盡自己所能,去為貧困家庭代銷產(chǎn)品、為殘疾家庭代購物品、為孤兒督導(dǎo)作業(yè)、為有困難的人以溫暖,我們一樣都可以登上“心靈的慈善榜”;我們呼喚更多的人伸出溫暖的雙手,但絕不希望你抱著一顆“功利”的心。慈善是出于內(nèi)心自覺,體現(xiàn)自身修養(yǎng)的善行善舉,有些人行善喜歡于聚光燈下、功德碑上,這是我們不贊成的,我們倡導(dǎo)的是不求匯報、不求功名,用與他人平等的靈魂,給予愛和尊重。
讓我們都伸出暖溫的雙手,將“慈善”從“心”中起飛,以感恩和尊重做翅膀,去溫暖更多需要溫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