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大閘蟹“李鬼”之謎
本報記者 張漢澍 上海報道
在每年陽澄湖大閘蟹面市的月份里,“假蟹”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曾經有統(tǒng)計稱,單是某電商網站上出售的所謂“陽澄湖大閘蟹”,就比整個陽澄湖產區(qū)的年產量還要高。
“十買九假”,這是此前業(yè)內對陽澄湖大閘蟹市場銷售現狀的一個概括。而蘇州市陽澄湖地區(qū)一家大型大閘蟹公司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冒充陽澄湖大閘蟹的“李鬼”現象,恐怕更加不容樂觀。
“如今外地市場中300只號稱陽澄湖大閘蟹里面,只有1只是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比例已嚴重失調。”
該人士表示,今年9月23日陽澄湖才開始正式開湖捕蟹,但是在此之前,周邊一些批發(fā)市場的攤位上就已經出現了所謂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根據行業(yè)協(xié)會的相關規(guī)定,今年4兩左右的陽澄湖大閘蟹售價應在130-135元/斤,但是批發(fā)市場上的那些所謂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僅40元/斤,不論從出售時間還是銷售價格來看,這些蟹都不可能是陽澄湖里面的大閘蟹。
讓外界感到好奇的是,每年這些假冒陽澄湖大閘蟹的“李鬼”們究竟是什么蟹?它們又來自哪里?
據了解,毗鄰陽澄湖最近的太湖、以及南京固城湖、高淳固城湖、揚州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等,是陽澄湖大閘蟹“李鬼”的主力軍。不少蟹是從南京固城湖、蘇北的駱馬湖、高寶湖、以及山東的微山湖進行養(yǎng)殖后,運送至陽澄湖里泡上一個月,搖身一變就成了正宗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其身價也水漲船高。而這些“洗澡蟹”往往會提前于陽澄湖開湖前搶先一步面市,填補9月初大閘蟹消費市場的空白期。
“就拿太湖蟹來說,其蟹殼都特別硬,它的成熟期比陽澄湖大閘蟹稍微略早,所以之前賣掉很多的所謂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其實都是太湖蟹。”前述企業(yè)負責人表示。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嚴金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14年度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預計在2300噸左右,由于今年螃蟹個頭要比去年略大,因此盡管產能數字上有所提高,但實際上螃蟹數量并沒有什么增長。
而截止到9月23日開湖前,有統(tǒng)計顯示,今年網上賣的陽澄湖大閘蟹數量大概是陽澄湖總產量的5倍。隨著人均收入的日益提高和消費升級,龐大的需求正促使陽澄湖大閘蟹的造假產業(yè)也在不斷擴容。
據了解,如今除了傳統(tǒng)的太湖、揚州、蘇北等江蘇地區(qū)的湖蟹、塘蟹冒名頂替外,一些遠離江蘇的省份也都紛紛加入陽澄湖大閘蟹“李鬼”的陣營中。
“我們發(fā)現湖南的賀龍湖、洞庭湖都有養(yǎng)大閘蟹、還有包括湖北的梁子湖,還有遼寧、安徽地區(qū)的湖泊中養(yǎng)殖的蟹,而且很多都敢打陽澄湖的牌子,因為不冒充價錢上不去。”前述企業(y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由于陽澄湖大閘蟹品類特殊,“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身形和外觀與其他地區(qū)的螃蟹有較大的不同。因而在以往的冒充案例中,為求外觀更相似,一些蟹商會采用化學藥水給螃蟹美容。比如用刷子一刷,蟹肚立馬白白凈凈,即使是專業(yè)戶都不好從外觀上分辨,更不用說普通的消費者。
據悉,在傳統(tǒng)自然生長中,陽澄湖大閘蟹的生態(tài)極為特殊,由于蟹苗的產卵和交配需要在咸淡水一定的百分比情況下才能進行,當環(huán)境咸度是30%的時候,蟹苗才能成長,而后慢慢變成15%、再變成5%,最后到淡水。因此自然環(huán)境下,大閘蟹的產卵開始應在長江口,而后慢慢沿著長江上游洄游,進入太湖,然后再進入陽澄湖。
但目前,各地螃蟹養(yǎng)殖已不再是傳統(tǒng)繁殖過程,而是直接的人工培育。各地可采購陽澄湖大閘蟹的蟹苗進行培育養(yǎng)殖,讓其外形也與陽澄湖當地的大閘蟹高度相似。而蟹苗的購買渠道則相當豐富,包括陽澄湖當地、上海崇明、江蘇南通、浙江舟山等地區(qū)均有專門培育蟹苗的商家。
業(yè)內人士稱,這種培育起來的叫中華絨螯蟹,但這并不等于陽澄湖大閘蟹。只有在陽澄湖長大的中華絨螯蟹,才能叫陽澄湖大閘蟹。